- 相關(guān)推薦
鐵杵磨針故事
鐵杵磨針故事1
【注音】tiě chǔ mó zhēn
【典故】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劉氏齋尼》
【釋義】鐵杵:鐵棍。鐵棍子磨成繡花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結(jié)構(gòu)】緊縮式
【相近詞】鐵杵磨成針、鐵杵成針
【同韻詞】正始之音、日進斗金、力敵勢均、觸目警心、泣血椎心、人面狗心、一片赤心、紆朱懷金、咸與維新、擺袖卻金、......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jīng)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成語舉例】那南方中的舉人進士,不知費了先生多少掏成,多少指點,鐵杵磨針,才成正果。 《醒世姻緣》第25回
【其它使用】
◎ 且不說編成此書要耗費多少心血,就是用楷書清稿,也要"鐵杵磨針"的`毅力,才能辦得到。
鐵杵磨針故事2
李白是唐代大詩人,但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 學(xué)習(xí)。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才,就把他送到學(xué)堂去讀 書,可是,那些經(jīng)史、諸子百家的書深奧難懂,李白學(xué) 起來感到十分吃力,就更加不愿意學(xué)了,有的時候還 偷偷跑出學(xué)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xué),偷偷溜到一條小河邊去 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蹲在小河邊 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這位老奶奶身邊,問道:“老大 娘,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針!崩夏棠虥]有抬頭,她 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么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 不是在開玩笑嗎?該到什么時候才磨得成啊!”李白 脫口而出,而老奶奶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 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感動,從中也受到了啟 發(fā)。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難,天天堅 持做,什么事都能夠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崩畎 轉(zhuǎn)身跑回學(xué)堂。
從此以后,他刻苦讀書用功學(xué)習(xí),歷代詩詞歌 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于成為一名流芳千古的偉大詩人。
鐵杵磨針故事3
《鐵杵磨針》這個故事講述了在唐朝有一個叫李白的人,他從小不愛念書,常常逃學(xué),經(jīng)常到街上去閑逛。一次,李白偶遇一位老婆婆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在磨繡花針。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羞愧難當。從此以后,李白再也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學(xué)**別用功。李白最終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只要功夫深,特出磨成針”也因此成為經(jīng)典之句。
然而,所有這些轟轟烈烈的大事都是由許多小事組成的,離開了*凡小事,轟轟烈烈的大事將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可見想做成大事離不開小事的積累和*時的堅持,小事的堅持是做成大事的基礎(chǔ)。
我們的學(xué)習(xí)也是如此,學(xué)習(xí)一定要下苦功夫,抓好*時的點點滴滴,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chǔ)。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只要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大門。
無論我們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老婆婆一樣的“鐵杵磨針”的精神,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就一定會取得成功。華羅庚曾經(jīng)說過:“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等都是一樣的道理,不積跬步當然就無以至千里了。
鐵杵磨針故事4
今天我們學(xué)了李白的《靜夜思》,回家我又翻開《和好孩子交朋友》這本書,我就找到了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qū)W習(xí)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xué)習(xí)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里學(xué)習(xí)。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么**!我每天讀那么多的書,一點**都沒有!边@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為什么要磨這么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說:“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說:“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說:“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后肯定會成為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后,李白發(fā)奮讀書,最后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李白的'詩流傳到現(xiàn)在,有900多首呢!
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鐵杵磨針故事5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讀書,也不求上進。
有一天,他正在屋子里讀書,書剛讀到一半,心煩意亂,又打呵欠,又伸懶腰。他覺得讀書沒有意思,作詩又太難,而且坐得腰酸腿疼的.。看看屋里沒人,他就悄悄地溜出門去,跑到山下的小河邊捉蜻蜓。
走啊,走啊,他終于來到了小河邊,忽然他發(fā)現(xiàn)小河邊上蹲著一個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根鐵棒,在一塊大石頭上使勁地磨呀磨呀,她干得十分賣力,汗珠不斷從她那花白的鬢角流下來。
李白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挺納悶,始終猜不出來老婆婆磨鐵棒是要干什么。于是走上前問:“老婆婆,請問你磨這根鐵棒干什么”
老婆婆擦了一把汗,回答道:“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
“真的嗎”李白很吃驚,“這么大一根鐵棒,怎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看到他驚異的樣子,笑呵呵地說:“孩子,鐵棒總是越磨越細,只要我下定決心,天天磨,月月磨,還怕磨不成針嗎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啊!”
李白聽了,若有所悟,對自己逃學(xué)的行為感到十分慚愧,連忙轉(zhuǎn)身跑回家,翻開書本,一遍又一遍地讀起書來。從此,他再也不貪玩,不怕苦,而是發(fā)憤學(xué)習(xí)了。
后來,李白經(jīng)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詩人。
人生哲理: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肯下苦功,并有堅持到底的毅力。
鐵杵磨針故事6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的學(xué)習(xí)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鐵杵磨針故事7
李白小的時候,學(xué)習(xí)不太認真,還沒有完成學(xué)業(yè)就跑了。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坐在小河邊,用勁磨一根碗口粗細的鐵棒。他很奇怪,就走上去問:"老婆婆,你這是在干什么呢?"
老婆婆把臉上的汗水擦了擦,說:"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李白感到很好笑,說:"這么粗一根鐵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枚針呢?"
老婆婆信心十足地說:"只要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了。"
李白聽后,非常感動。于是,他馬上回去繼續(xù)學(xué)習(xí),終于完成了學(xué)業(yè),成了有名的大詩人。
虞韶《日記故事》
寓意:要干成一件事,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決心。
原文: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一老嫗?zāi)ヨ疲讍?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笑其拙,老婦曰:"功到自成耳。"白感其言,遂還讀卒業(yè),卒成名士。
虞韶,生卒年不祥,元代人,編有童話讀物《日記故事》。
鐵杵磨針故事8
鐵杵成針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2113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
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5261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4102有武氏巖。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
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1653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崩畎讍柕溃骸拌F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版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xué)業(yè)權(quán)。
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xiàn)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鐵杵磨針故事9
“鐵杵磨成針”——李白刻苦學(xué)習(xí)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崩畎壮泽@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zhuǎn)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fā)奮讀書。
人物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鐵杵磨針故事10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綿州彰明縣人,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大部分詩歌反映了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書這樣的:傳說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見一位老大娘磨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
李白因此受感動,從此奮發(fā)學(xué)習(xí),終于取得了很大成就。這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李白求師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采石等地,寫詩飲酒、漫游名山大川。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么一大把年紀,怎么能挑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家何處?穿云入翠微!”李白聽了,不覺一驚。
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游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zhèn),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
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zhuǎn)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么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jié)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干糧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里,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巖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饑;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
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
轉(zhuǎn)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隱居三十載,筑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
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fā)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lǐng)略哩。他回轉(zhuǎn)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谷,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
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致,一邊等老翁來收谷。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只小船,一位須發(fā)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
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
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jīng)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仆仆、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么,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
你這大海怎么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fā)我回去不成!”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
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jīng)?吹嚼畎缀瓦@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
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至今,許多游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游蹤?匆娏藛幔窟^虎頭巖,在鳴弦。
鐵杵磨針故事11
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huán)時,李白結(jié)識了賀知章。
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李白能當場根據(jù)唐玄宗的意思,寫下一篇“和番書”,而且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diào)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翰林。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huán),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
興慶湖畔,他們漫步長堤,身后是空輦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園弟子。他們在花香月色之中,擺下歌舞。
李龜年正張羅著管弦班子準備唱的時候,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舊詞?”叫李龜年拿著金花箋賜給李白,讓李白趕緊寫詞(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詩)。哪想到這時李白正和幾個朋友躺在酒樓里呢。
李龜年趕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進興慶宮,半醉半醒的李白,寫下了三首《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唐玄宗見新詞不錯,當然高興,但想李白古體詩超凡脫俗,律詩不大多見,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詩,不知五言詩寫得怎么樣,于是讓李白以“宮中行樂”為題寫十首五言律詩。李白醉意朦朧中,也明白皇帝在試他的本事,就對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賜給我無畏的膽子,這才能盡情發(fā)揮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兩個內(nèi)侍扶住搖搖晃晃的李白,再讓兩個內(nèi)侍按住朱絲為欄的稿紙。李白命令道:“楊國忠,快給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脫了!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當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朝中大臣也沒資格這樣無禮,李白豈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腦袋了!但唐玄宗當時心情特別暢快,又見到李白的律詩能在醉意中寫得那么完美,就讓楊國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
李白拿過筆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筆地又寫了十首《宮中行樂詞》。唐玄宗讀了很高興,馬上讓樂師譜曲,讓樂工演唱。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雖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無數(shù)遍,準備伺機收拾李白。?李白寫完詩就睡著了。
李龜年配著李白的詩唱著清平調(diào),楊玉環(huán)見那些詩寫的全是稱贊自己的美麗,也與玄宗盡情賞花才回去。過了兩天,楊玉環(huán)一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diào)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會唱他的詞?”楊玉環(huán)很奇怪地問:“他一個翰林學(xué)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高力士說:“第二首《清平調(diào)》里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嗎?”楊玉環(huán)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每當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huán)總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辭去那只能逗君王開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楊玉環(huán)重要,既然她討厭李白,就只好賞給李白許多黃金讓他出京游歷。
從此,李白騎著毛驢云游四方,到華陰時,醉醺醺地想登山,走過華陰縣衙門口卻沒有下驢?h令不認識李白,見一個小百姓竟敢騎驢闖縣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問他:“你是什么人?膽敢如此無禮?”李白當時接筆寫下一紙奇怪的供狀,上面沒寫姓名籍貫,只寫著:“曾經(jīng)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親自為我調(diào)制羹湯;楊國忠為我捧硯;高力士替我脫靴;天子的門前我尚能騎馬,華陰縣門口卻騎不得驢!
縣令又驚訝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謝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李白高聲笑著,騎上他的驢繼續(xù)浪跡天涯去了。唐肅宗乾元年間,年過花甲的李白仍在騎著毛驢浪跡天涯。
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熱的天氣使他渴得七竅生煙,忽見前邊一家門前挑著一面小旗,上書“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門前,見是一醋店。
他想,沒有酒喝,喝點醋解解渴也不錯。?李白把毛驢拴在樹上,緩步走進店來,一看,店內(nèi)早已坐著一人,看穿戴象個七品芝麻官。
李白懶得理他,就直奔柜臺,對店家說: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店家是個落泊文人,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首詩謎,不一會兒,他就琢磨出了謎底是“何等好醋”。
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陳醋,北國佳品,客官盡可品嘗!”李白很高興,醋店遇知音,就邊喝邊與店家聊起來。一會兒,李白飲完了醋,把醋壺還給店家后說: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家馬上就解出了謎底是“我要回去”,便與李白告別“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頷首笑道“謝謝!”縣官見李白從進店到走,都與店家說說笑笑,說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邊,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見李白轉(zhuǎn)身要出門,就站起來叫。
【鐵杵磨針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鐵杵磨針作文08-15
故事枕頭故事多的故事06-02
《講故事》故事02-24
別讓故事只是故事07-23
經(jīng)典的故事03-09
新年的故事故事09-06
故事大全小馬過河故事文字05-30
小魚的故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