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通用10篇)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1
我所讀的這一本,并非老舍的原著,是根據(jù)老舍的原著《月牙兒》改編成了一部由馬伊琍、黃磊等主演的電視劇,然后又根據(jù)電視劇而改編成的小說。沒有看過老舍的原著,但我想一定比我讀的這本更耐人尋味。 小說主要是圍繞著兩個女主人公展開的,非別是張小月和孫燦陽。一個從小孤苦伶仃,沒到悲難之時便只能看到一彎小小的月牙;一個是富家千金,自小錦衣玉食,道路順坦之時便能感覺到全世界的陽光灑向了自己。 雖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最后卻因為歷史的原因殊途同歸。
喜歡小時候的孫燦陽,雖然跋扈蠻橫,但有可愛和聰明為底,那份跋扈和蠻橫反而會更招人喜歡,但長大以后卻不行。長大以后那樣的跋扈和蠻橫就會成為致命的弱點,因為長大以后可愛和聰明,就沒人可以看見了,或者說他們不愿看到。 張小月的命運很是一波三折,每次生活剛轉(zhuǎn)好,就會有更大的危機在等待她。我更希望她當(dāng)初跟了譚宗寶,雖然譚不是什么好人,但至少譚不會再害她,小月就不會再受那么多的苦。一個本來高傲潔凈的如一朵白蓮一樣的人到最后卻落得那樣的結(jié)果,不知是作者弄人還是真的是造化弄人。 其實每一部以悲劇結(jié)束的故事里,故事的編造者,都給那些命運悲苦的主人公,安排很多次的轉(zhuǎn)變命運的機遇,但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就是在于編造者明明讓看故事的人看到了那機遇,讓看故事的人正準(zhǔn)備為主人公悲慘命運逆轉(zhuǎn)感到高興時,他卻將那機會硬生生的從你面前拉走然后埋藏掉。這樣反復(fù)幾次,你才能感到主人公一波三折,最終卻也逃不過命運的悲慘,這樣才能成為悲劇。而張小月的命運就是這樣被作者安排的.。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有一處。張小月一直堅持清白做人,可是忽然有一天聽到 了一個不相干的人說了一句話,就開始了墮落。人生可能就這樣,會因為一個不相干人的一句無意之話兒改變,但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要活的精彩,活得清白! “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xiàn)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dāng)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記憶中的碧云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象一陣晚風(fēng)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老舍《月牙兒》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2
《月牙兒與陽光》以張小月和羅燦陽的命運交織,勾勒出舊社會女性的生存困境。張小月自幼喪父,母親淪為暗娼,她試圖通過讀書掙脫枷鎖,卻因校長更替失去庇護,最終被饑餓逼入風(fēng)塵。劇中月牙兒貫穿始終,從父親葬禮上的“鐮刀月”到監(jiān)獄中的“淚光月”,每一次出現(xiàn)都如命運審判,將她推向深淵。
羅燦陽雖出身官宦,卻淪為父親政治博弈的籌碼,丈夫的冷漠與情人的利用,讓她在錦衣玉食中窒息。老舍以冷峻筆觸揭示:在男權(quán)主導(dǎo)的.舊社會,女性無論貧富,皆難逃“附屬品”的宿命。月牙兒的清輝照不亮黑暗,卻刺破了時代的虛偽,讓讀者在窒息中感受到抗?fàn)幍谋瘔选?/p>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3
羅燦陽的悲劇,是特權(quán)階層女性的荒誕寫照。她自幼被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師范夢想被父親碾碎,婚姻成為政治交易;楹,她試圖用情人填補空虛,卻淪為丈夫升遷的工具。老舍借角色之口諷刺:“丈夫的容忍,不過是把我當(dāng)梯子!彼膲櫬洳⒎堑赖聰模巧鐣(guī)訓(xùn)的產(chǎn)物。當(dāng)她被迫嫁給軍閥遺少,埋葬“獨立”二字時,泥土覆蓋的不僅是書本,更是對自由的`渴望。
這種“陽光下的囚徒”形象,與張小月的“黑暗掙扎”形成鏡像,共同揭露了舊社會對女性的雙重壓迫。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4
張小月攢錢買的鋼筆被繼父折斷,這一細(xì)節(jié)極具象征意義。鋼筆代表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而血染的紙面“人”字,則暗示底層女性連“做人的資格”都被剝奪。劇中,她蹲在地上撿碎片的手指顫抖,與羅燦陽埋葬師范課本的'泥土形成呼應(yīng):前者是生存的絕望,后者是精神的窒息。老舍通過物品的毀滅,揭示舊社會對女性價值的系統(tǒng)性否定。
當(dāng)張小月最終淪為暗娼,她眼中“只剩錢的光”,而羅燦陽的母親教導(dǎo)女兒“寧可失去自由,也不能丟掉身份”,兩種規(guī)訓(xùn)殊途同歸,皆指向女性主體的消亡。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5
老舍通過兩位女性,揭露了舊社會的三重壓迫:經(jīng)濟權(quán)喪失、社會規(guī)訓(xùn)、國家機器共謀。張小月母女因無田產(chǎn)、無選舉權(quán),只能販賣肉體;羅燦陽家族雖顯赫,財富卻系于男性官僚,一旦失勢便墜入深淵。
劇中,張小月舉報權(quán)貴反被斥為“誣陷”,羅燦陽被迫嫁給軍閥遺少時,鏡頭特寫泥土覆蓋“獨立”二字,無聲控訴了國家機器對女性的`暴力。這種壓迫內(nèi)化為女性的自我規(guī)訓(xùn):張小月母親晚年“只剩錢的光”,羅燦陽最終接受“花瓶”命運。老舍以白描手法撕開生活的膿瘡,讓讀者在細(xì)節(jié)中窒息。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6
盡管結(jié)局悲慘,張小月的抗?fàn)幦跃哒鸷沉ΑK芙^當(dāng)鋪老板的苛刻條件,寧可空手而歸;在飯館打工時,她不愿使用“下九流”手段攬客,寧可失業(yè);被誘騙失身后,她主動退出,不爭不搶。這些選擇彰顯了底層女性的尊嚴(yán)。
劇中,她最后一次仰望月牙兒,月光“溫柔地包裹著她”,這或許是老舍留給時代的`希望:當(dāng)無數(shù)女性的血淚匯成江河,終將沖刷出改變的可能。這種抗?fàn)庪m微弱,卻如月牙兒般,在黑暗中劃出一道不屈的光。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7
羅燦陽對“自由”的追求,本質(zhì)是特權(quán)階層的任性。她將婚姻視為游戲,玩弄男性于股掌,卻最終被丈夫利用為政治籌碼。老舍通過她的.墮落,諷刺了“五四”后部分新女性的空想:她們渴望擺脫傳統(tǒng)束縛,卻缺乏獨立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最終淪為更高級的附屬品。劇中,她勾引窮學(xué)生當(dāng)小白臉,反被丈夫軟禁,這一情節(jié)揭示: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無論選擇依附還是反抗,都難逃被物化的命運。
羅燦陽的悲劇,是特權(quán)與虛妄交織的產(chǎn)物,她的“自由”不過是金絲雀的幻想。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8
劇中,收容所實為“合法販賣婦女的窩點”,這一設(shè)定極具批判性。張小月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時,獄卒的獰笑與月牙兒的`冷光形成殘酷對照,暗示國家機器對女性暴力的共謀。老舍借此揭露:舊社會的“文明”與“道德”,不過是壓迫女性的工具。當(dāng)張小月說“餓著肚子的人連羞恥都顧不上”,她道出了底層女性的生存邏輯——在生存面前,道德淪為奢侈品。
這種批判,讓今天的讀者反思:當(dāng)“娜拉出走”成為口號時,更多女性連抬腳的資格都沒有。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9
張小月與羅燦陽的命運,構(gòu)成社會批判的'雙重鏡像。前者在饑餓中沉淪,后者在錦衣玉食中窒息,但她們都被釘死在“女性即附屬品”的十字架上。老舍通過這種對比,揭示了舊社會的普遍壓迫:無論貧富,女性皆難逃被消費、被利用的命運。
劇中,張小月母親說“女人得承認(rèn)自己是女人,就得去賣”,羅燦陽丈夫說“憑著她的情人,我能做更高的官”,兩句話如出一轍,皆指向女性在男權(quán)社會中的工具化。這種批判,讓讀者看到:壓迫不分階級,只分性別。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 10
《月牙兒與陽光》的結(jié)尾,張小月在監(jiān)獄中最后一次仰望月牙兒,月光“溫柔地包裹著她”。
這一畫面,既是悲劇的終結(jié),也是希望的`萌芽。老舍通過她的命運,暗示:盡管舊社會吞噬了無數(shù)女性的青春與尊嚴(yán),但她們的抗?fàn)幣c血淚,終將匯成改變的力量。正如劇中那輪月牙兒,雖清冷孤高,卻始終未被黑暗吞噬,它刺破了時代的虛偽,讓后世記住那些“連名字都被抹去”的女性的淚。這種希望,讓讀者在悲涼中感受到溫暖——當(dāng)無數(shù)月牙兒升起,黎明終將到來。
【《月牙兒與陽光》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初中作文月牙兒梳子06-07
月牙兒讀后感11-11
月牙兒讀后感1200字11-13
月牙兒讀后感400字11-15
月牙兒讀后感800字07-15
月牙兒讀后感(精選25篇)07-24
月牙兒面包童話作文(精選12篇)07-04
月牙兒讀后感1000字11-15
《月牙兒》讀后感(通用20篇)02-08
《月牙兒》的讀書筆記(通用11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