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淡了作文 推薦度:
- 淡去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淡去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年味淡了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年味淡了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年味淡了作文 篇1
又是一年春晚,歌聲,相聲,小品,以及最后的《難忘今宵》,仿佛年年都相同,為了尊重傳統(tǒng),我靠在沙發(fā)上有一眼沒一眼的看著,腦中卻浮想聯(lián)翩。
兒時的年,又燦爛,又甜蜜,小小的我,仿佛就是為了這幾十天過了一年。每逢過年,我們總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鄉(xiāng)村,仿佛找到了新世界,一會兒激動地朝一群雞撲去,嚇得它們四處逃竄;一會兒同柵欄里的老牛學(xué)習(xí)牛叫,牛一聲巨吼,我們就捂著耳朵大叫著向外跑去,好不熱鬧!
說到那時的春節(jié),就不得不提到鞭炮,在互聯(lián)網(wǎng)還不發(fā)達的.時代,鞭炮是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我們一群孩子,在土里插幾支“沖天炮”,同時點燃,便大叫“火箭發(fā)射”,看著煙花在空中劃出弧線,心中更是高興得直鼓掌;或者有時悄悄地扔一個鞭炮在玩伴身邊,快速走開,然后朝著被嚇到的孩子哈哈大笑;更有甚者,拿著鞭炮插入牛糞中,再點燃往回跑,看著牛糞事件,一群瘋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而大人們則喋喋不休的責(zé)備著。
光陰流轉(zhuǎn),時過境遷。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豐富,年味好像正在不斷淡去。現(xiàn)在的過年,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就好像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當長輩們聊的興高采烈時候,后輩們卻拿著手機與虛擬世界打得火熱。吃團圓飯,看春晚,守歲,發(fā)壓歲錢,拜訪親戚,祭奠老祖宗……這一項項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tǒng),對于年輕一代來說,好像是一個個繁瑣的流程。難道是快節(jié)奏的生活帶走了這一代人心中的儀式感?
但在海外,春節(jié)確實另一番景象。海外華僑們對這項傳統(tǒng)節(jié)日空前重視,早早地,唐人街街頭已掛滿燈籠、對聯(lián),裝飾成紅色的海洋,華僑們身穿漢服,吃元宵、餃子,甚至還有華人在國外申請春節(jié)為法定節(jié)假日;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一年都在外拼搏,為了生計奔波,勞累。無論是為了養(yǎng)活家人而背井離鄉(xiāng)的農(nóng)民工,還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職員們。他們一提到春節(jié)?偸菨M懷期盼,滿懷喜悅,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時,總是這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
這不得不讓人反。弘y道只有體會到團圓,才會真正珍惜年味?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年,將何去何從?會是重新興起,還是走向衰落?答案在風(fēng)中飄揚。但我也希望,兒時的年,可以從頭來過。
年味淡了作文 篇2
新年就要來了。
和往常一樣,街上的人多了,道路也變得擁擠了,在花草蘇醒之前,中國人的春節(jié)到了。整個城市變得急匆匆的,著急的人不停張望,快樂的人追逐打鬧。年味不再那么傳統(tǒng),染上了幾分現(xiàn)代化的氣息。我不喜歡一片噪聲的春節(jié),不喜歡群魔亂舞的垃圾堆。所幸的是,人還是沒變,僅僅有點沉默。
眼下的人們,總?cè)绷诵┦裁础R酝馁N窗花,領(lǐng)壓歲錢等一些快樂的活動,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人們就把精神文化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過年的氛圍也少了一層又一層。這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tǒng)過年記憶的老人們,才上小學(xué)的小弟,都一臉悵然地說,過年就剩了放鞭炮這件快樂的事。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煙花沖向天空,以一種絢爛的姿態(tài)獨自爆炸開來,很少有人會抬頭,很少有人會欣賞。不像是以前,說個話都要扯著嗓門來說,一家人像是吵架一樣興高采烈地談天說地,別提有多開心。有人說現(xiàn)在這樣也好,減少空氣污染,清凈?墒沁@鬧騰騰的炮竹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的沉默。糖果,新衣服早已習(xí)慣,最受人追捧的,那一定是“電子移動設(shè)備”了吧?全家老小,低著頭,時不時發(fā)出一聲傻笑,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其實不然,過年是生活本身的結(jié)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到了春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時代在不斷變化,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逐漸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難道是時間帶走了這份濃濃的年味?當年貨更加充足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
過年也是一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一個大火爐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參加各地的風(fēng)俗活動,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覺……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xiàn)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兒,那種中國人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不應(yīng)該淡下去,多出去走走轉(zhuǎn)轉(zhuǎn),幫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心體會。今年也會是充實美滿的。
年味淡了作文 篇3
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我跟爸爸媽媽早早來到外公外婆家。
近幾年鄉(xiāng)下不允許放鞭炮,過年前一兩天,顯得十分安靜根本不像是在過年。放在往年,不等過年那一刻四處已經(jīng)響起了一陣一陣的炮聲白天也不間斷。
大年三十那晚家里來了兩桌人原本兩間房子瞬間塞滿了人,煙味,茶味,燒炭的煤氣味彌漫在空氣中互相交融,氣味十分刺鼻,我連忙從房子里跑出來,到了大廳的一角,因為手機放在那里充電,我便找了一個凳子坐在那跟朋友聊天。信息聲不斷的響著,我也似乎忘了這是過年。不知道過在那待了了多久,有點困了,我小心翼翼的走進一間房里看,發(fā)現(xiàn)五六個人在那里打牌,電視機也沒有打開,另一間房亦是如此。
大人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沒有搭理我,我便悄悄的上樓了。我躺在床上與朋友聊天,朋友說她們那里吵死了一直在放鞭炮,看到這我跑到屋外看著漆黑的天空,除了燈火通明之外一切顯得格外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
今年過年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玩的好的`一個朋友也回家過年,算上今年我們已經(jīng)三年沒有見面了。想想小時候過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屋外的大坪上防花炮,聽著空中響起的禮花聲,拿著手中的花炮在空中畫圓,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候的年才是真的年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團圓飯然后一起看央視春晚,小朋友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去領(lǐng)居家玩,F(xiàn)在,時間長了感情也就淡了,直到我離開也沒有跟他說上一句話。
手機在不停震動,屏幕一直在亮,在這有點黑的房間里顯得有點刺眼。打開一看原來是微信群里在發(fā)紅包,點開紅包領(lǐng)取紅包在發(fā)送一句新年快樂,這樣算是一種過年。臨近整點,外面依舊是靜悄悄的。樓下還在打著,似乎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我。
終于整點到來,外面也響起了鞭炮聲。大約五分鐘過去了,外面重新恢復(fù)原本的安靜。過了半個多小時,聽見樓下窸窸窣窣的聲音,那些人走了,爸爸媽媽上樓看見我叫我快點睡覺。
年,就這樣過完了。過年一年比一年淡了,仿佛人們已經(jīng)不看中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就在忙碌無趣中匆匆地度過了。
今年的年味是淡淡的。
年味淡了作文 篇4
在記憶中春節(jié)是這樣的。
老屋里很是熱鬧,盡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里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jīng)不一樣。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lǐng)晚輩三鞠躬,少些紙錢,放鞭炮,于是便走,不復(fù)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但吃完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wǎng)絡(luò),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fù)存在。大年初一,傳統(tǒng)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xué)習(xí)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還是我長大?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xí)慣過年旅游、過年學(xué)習(xí)、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jié)論說年味淡,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片影便妄下結(jié)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于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F(xiàn)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傳統(tǒng)這些東西。相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種傳統(tǒng)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于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系團結(jié)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年味淡了作文 篇5
期待了好久的春節(jié)卻過得如此之快,快的不可思議。我知道,年味,淡了。
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卻沒有什么聲響,只有電視機的聲音一直在房間里響著。所有人都低著頭,看著手中的小小屏幕,不時伸手抓一把瓜子,然后繼續(xù)低頭:刷微博、搶紅包、逛朋友圈……
明明所有人坐在一起,卻仿佛不在同一個維度,眾人之間的距離,近若咫尺,又遠似天涯。這詭異的氛圍一直持續(xù)到凌晨0:00,這期間只有幾句稀少的言語交流,所有人都惜字如金,不肯多說哪怕一個字。
大年三十的'晚上,讓我明白:今年的春節(jié),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春運仍然是爆滿,幾乎所有的旅游景點都人山人海。往窗外望去,一片繁華:車水馬龍在喧鬧的城市里緩慢爬行、蠕動,人聲鼎沸。人與人之間在新年也顯得很有禮貌,遇到熟識的人,給個微笑,便算是打過招呼了,然后繼續(xù)前行。
但在我看來,那朋友之間的禮貌、微笑卻顯得很古怪?此贫Y貌的舉動,也截止于禮貌,看似似打招呼的行為,也止于打招呼。一個禮貌的微笑,就拒絕了接下來有可能發(fā)生的一切可能。每一個笑容仿佛都透出“生人勿進”這四個字,疏遠了這個世界。而春運的爆滿,似乎已經(jīng)失去了春節(jié)的真諦——親情。大家都趕回去已經(jīng)淪為了一種儀式,一年一次,機械、冰冷、重復(fù)。
春節(jié)本應(yīng)給人以溫暖,但就我感覺,今年的春節(jié),熱鬧,卻不使人溫暖。
視線穿越時空,望見過去,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看著電視,不時一起大笑,不時共同討論……過去的一幕幕,讓人心暖。它們在我的眼中如泡沫般支離破碎,化作一塊塊碎片,永遠的留在了過去,難覓其蹤……
我似乎感受到,年味在一點點淡去,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統(tǒng),正一點點的消逝在人們的視線之中,讓人莫名感傷。
昔日溫暖,夢幻泡影,今朝春節(jié),年味愈淡。
年味淡了作文 篇6
其實過年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fēng)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在過去
媽媽說她小時候過年可好玩了,因為平常吃不到好東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著過年,盼望著吃肉、吃餃子、穿新衣服、看煙花,別提有多開心了!
當姥姥煮餃子時,姥姥的孩子們就坐在旁邊看著,眼睛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樣一直盯著姥姥。餃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餃子,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守夜便更是歡樂。吃完飯就開始放煙花了------“轟”隨著一聲巨響,一顆煙花沖上了天空,霎時漆黑的`夜空變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紅色球狀的煙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紅艷,慢慢地紅點四面散開了,人們的驚呼聲還未完,另一顆煙花帶著嘯叫又急急地飛升入夜空,把紅色的夜空變成了明亮的綠色、眩麗多彩。
在現(xiàn)在
可是現(xiàn)在呢?放假只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節(jié)了,連新衣服、好吃的都構(gòu)不成誘惑。
我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打個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過年突然吃到了糖,所以開心、幸福;而你們呢,舌頭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們平常就買新衣服,到了過年自然不顯得珍貴了!”
如今,網(wǎng)絡(luò)上已經(jīng)傳瘋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經(jīng)濟進步了,還是人心變了……
年味淡了作文 篇7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春節(jié)注定不同了。
早上,當我抵達親戚家后,幾個和我同齡的親戚也陸陸續(xù)續(xù)地到來了,隨后我們幾人便在一個房間內(nèi)默默地打著電子游戲,沒搭上幾句話,即使是有人發(fā)紅包也無動于衷,嘴上說些客套話,眼睛卻根本沒有離開ipad。吃飯時,也不過狼吞虎咽,吃個半飽便又往房間內(nèi)跑去。
離開時,我回頭,卻發(fā)現(xiàn)只有老一輩的在聊天,其余的都捧著手機,低頭看著。出去拜年三次,卻次次如此。
至于不去拜年時,我一個人在陽臺上默默地補作業(yè),媽媽則在客廳里看電視劇。除了吃飯時,兩人也沒怎么交談。
不得不想到一個問題:春節(jié)的年味,為何變淡了?
我先是想到了電子產(chǎn)品的問題——沒有人說話,是因為都在低頭看手機;我們急著吃完飯,是因為要去打游戲;媽媽一言不發(fā),是因為在看電視……事實仿佛就是如此,這么簡單清晰:都是電子產(chǎn)品惹的`禍。
仔細想想,卻又不只是如此。電子產(chǎn)品讓人愛不釋手是事實,但問題是,根源在于人,而非電子產(chǎn)品,就像你不能光憑一個人用菜刀砍死了另一個人就判斷出菜刀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導(dǎo)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有些人竟然更喜歡電子產(chǎn)品!
有的人說,現(xiàn)在可以直接用網(wǎng)上聊天來代替拜年的長途跋涉,但我對此不敢茍同。春節(jié)最終可能只是親戚間的拜訪,但隨著時間流逝,它早已成為了一種形式,進而進化為了節(jié)日,最后演化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和信仰同級的,因此改變拜年方式就像讓一個道士去寺廟,理由是更近一般荒謬,這無疑會大大使年味變淡。
但年味淡了,為何我們漠不關(guān)心,還是自顧自地看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起從前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但現(xiàn)在的中國年輕人卻不在乎“國粹”、“非遺”,大有“崇洋媚外”的勢頭。有些人愛說“勿忘國恥”,但這難道不亦是一種國恥?
年味淡了作文 篇8
本來,在記憶里的春節(jié)是這樣的: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個團圓飯、看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談?wù)劰ぷ、談(wù)剬W(xué)習(xí)、談?wù)劶彝,小孩子穿上嶄新的衣服,去放鞭炮、點煙花,給長輩們拜年賺壓歲錢。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有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墒牵瑒倓偵闲W(xué)的表弟一臉無聊地跟我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如今的我已經(jīng)十六歲了,看到的東西固然跟以前有所不同。比如鞭炮聲,那震耳欲聾的炮竹聲離我們越來越遠,只有零零散散的煙花沖向天空,以一種絢爛的姿態(tài)獨自爆炸開來。媽媽說現(xiàn)在這樣也好,減少空氣污染,清凈?墒沁@鬧騰騰的炮竹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子人的空蕩與無趣。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tǒng)習(xí)俗似乎已經(jīng)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貼春聯(lián)、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游團到遙遠偏僻的鄉(xiāng)村才能看得到。
是我長大了嗎?越是長大,越是感覺年味淡了,我也越來越不喜歡過年了。我要在大年初一那天早上醒來穿上我簇新的衣裳,恭恭敬敬地和長輩說“過年好”,必須要和每個人微笑——因為如果我不這樣做的話,他們每一個人都會對我做出一副很難看且很嚴肅的表情。就像魯迅筆下的長媽媽一樣一定要“我”在大年初一一早起來對她說“恭喜恭喜”并且一定要吃些福橘。
雖然現(xiàn)在過年物質(zhì)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以前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兒。那些年,身為小孩子的我們聽到鞭炮聲會亂蹦亂跳,穿著新衣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拿著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舍不得花,最后還是都給了爸媽;等到別人家放完炮就跑過去,看看有沒有剩余的小炮再撿回來自己放;午飯時看著桌上許多好吃的,流著口水卻又舍不得吃,因為一年也難得改善這么幾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這些好吃的了。那時,盡管貧困些,但卻充滿期待,充滿希望,充滿向往。而今,這種感覺竟然是淡了,也沒有了,似乎,過年成了與自己無關(guān)的事。
春節(jié),就像與我們隔著層玻璃,興高采烈的同時,又滿眼憂傷地看著那些傳統(tǒng)的民間習(xí)俗漸漸淡化。
年味淡了作文 篇9
“年味越來越淡。”是每次年后被提及最多的話題。正如春晚歌曲《群發(fā)短信我不回》里的歌詞一樣“不管你是誰,群發(fā)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給你面子,實在我覺得太累!背σ,似乎都在回短信、看春晚、刷微博中度過,但是除了這些現(xiàn)代的賀歲方式外,似乎很多的傳統(tǒng)儀式都無聲無息地消解了。
其實春節(jié)本身就是儀式的集合體,像祭祖、守歲、貼春聯(lián)、鄰里之間互道祝福、走親訪友、發(fā)紅包等等。這些儀式不可偷懶,更不可省略,因為儀式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對于過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年味的淡化正是因為來自儀式感的弱化和物化。
如果有幸你在中國的鄉(xiāng)土鄉(xiāng)間過個年,便會感覺年味依舊如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樣。但為何鄰里之間拜年祝福的儀式在城市的小區(qū)、社區(qū)就進行不下去且消失了呢?這不應(yīng)該拿城市化作為借口,這只是畫地為牢的結(jié)果。想想剛過去的這個春節(jié),除了看春晚和發(fā)短信、偶爾發(fā)發(fā)微博之外,確無其他事情可做。這樣的話,其實不是各家各戶在過春節(jié),而是春晚在幫我們過春節(jié)、本應(yīng)該作為春節(jié)的主體卻變?yōu)榱舜汗?jié)的看客。
再說回到這些消散的儀式,大家逐漸的讓他們消失是因為春節(jié)的這些儀式總是莊重而又繁瑣的,但是儀式往往象征著一種承諾、宣誓、結(jié)束和啟程。例如祭祖——最能代表春節(jié)文化的重大儀式,是春節(jié)的'靈魂;守歲——則是春節(jié)的核心。像貼春聯(lián)這種最傳統(tǒng)最簡單的儀式,其實是現(xiàn)代城市,不是不貼就是貼一副春聯(lián)不換,一勞永逸。
可以說,這些儀式正面臨著物化的侵蝕,像發(fā)紅包本是帶來財氣和喜氣的舉動,卻在近年紅包文化的異化中變了味道,連年水漲船高的壓歲錢儼然多了些送人情、還人情債的意味。而越來越后的錢包,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不少人的一大負,甚至有人因為回家過年發(fā)紅包壓力過大而選擇在外地過年,這多尷尬。
每年春節(jié)過后,面對著越來越淡的年味,總有會聲音指出要保衛(wèi)春節(jié),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沒有了一些儀式,自然就沒有了節(jié)日的眉目,以致消失。
年味淡了作文 篇10
現(xiàn)在總有人說:“年味淡了!钡聦嵳娴氖悄晡蹲兊藛?那么人們覺得“淡”在哪兒呢?一起看看吧。
年前準備
要說過年,就是從年前的準備開始的。從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就漸漸失去了往年的味道。因為,現(xiàn)在大家住的房子都是平層,面積不大;家里的物件也少了,再加上“高科技”的幫忙,的確不會像以前一樣熱火朝天的忙碌。而現(xiàn)在一家三口,爸媽上班,孩子上學(xué),常常無法歡聚一堂。父母貼春聯(lián)時,孩子躲在屋里打游戲;孩子想畫年畫時,父母也不怎么參與?磥恚胱屇晡稘,還得“從頭開始”。
年夜飯桌上
這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可真是重要,這樣儀式感滿滿的餐會,也在慢慢失去它的光芒。這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家人。二、菜品。家人相比于以前,常常是聚少離多。以前“四世同堂”歡聚一桌,而現(xiàn)在,三四位家人靜默地坐在一起,心思卻在各自的手機里。說起菜品,雞鴨魚肉早已是家常便飯,兒時最期待的各種山珍海味,如今也不再令人新鮮。這年味自然就“淡”了。氛圍的營造也是讓年味變濃的重要“法寶”之一。
看春晚
九十年代中葉起,春晚便成了大年三十“守歲”的`好伙伴,春晚的節(jié)目精彩依舊,可這份除夕八點鐘的儀式感,漸漸也消失殆盡了。家庭氛圍不夠熱鬧,傳統(tǒng)習(xí)俗似乎成了遙遠的回憶。純真的孩童已然長大,談起“守歲”,他們更習(xí)慣于早早躺進被窩,失去了小時候?qū)π履炅泓c的期待。
這時有人會問:“我想要‘四世同堂’一起過年,怎么辦?”方案一:回老家。老人們早早盼著團圓的一天,與兒孫共享天倫之樂;當然,還有方案二,就是視頻通話。吃年夜飯,大年初一拜年,都可以用它實現(xiàn)。工作學(xué)習(xí)使人們無奈分別,但科技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年味變濃呢?很簡單,找回那份年味,需要時間和用心。對于無數(shù)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一家團聚。比如:年前準備時,爸爸貼春聯(lián),孩子貼年畫,媽媽掃屋子,一家人忙不迭地,共享一份喜悅和熱鬧;年夜飯時多聊聊家常,少玩玩手機;讓家庭的年融入更多傳統(tǒng)習(xí)俗……
其實,年味并沒有“淡”,用一句話說——只是我們在“天天過年”罷了。只要用心去感受年,努力營造一個熱熱鬧鬧的氛圍,濃濃的年味就一直不曾遠去。
年味淡了作文 篇11
總感覺這些年,新年的年味淡了。
過新年,中國人稱之為過大年,可見老百姓對新年之重視,場面之宏大。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聲,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錢了,年味卻淡了,讓人遺憾。
從前,過新年時間比較長,從臘月的二十三,俗稱小年開始,新年就已經(jīng)來到,這一天老百姓吃火燒、送灶君,祈求來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小雞,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壺酒,年三十包餃子等。大年初一到處作揖,即給人拜年,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這是新年最為隆重的時間段。從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新年的延續(xù)其,人們?nèi)匀惶兆碓谛履甑臍夥罩校率牡绞窃?jié),是新年的另一個高潮,之后新年過完。
從前,新年是隆重的',剛到臘月,人們就開始“慌新年”,即心中就天天想著新年,臘月二十三之后,開始準備新年的吃的、用的,無論家境富足和貧寒,都要盡一切可能,讓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從前,孩子們期盼新年的到來,F(xiàn)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兒時渴望新年的到來。為什么那個時侯的孩子都渴望新年的到來?因為那時,物質(zhì)還不是很豐富,只有到新年才能夠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當然,家中的大人也會向孩子許諾,只要努力、聽話,新年給你買新衣服、玩具等。
從前,人們過新年需要鞭炮聲助威,需要煙火添彩,F(xiàn)在,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很多老百姓不再鐘情于鞭炮、焰火。沒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新年也不熱鬧了。
現(xiàn)在的年味確是淡了。雖然過新年還要準備,由于物質(zhì)豐富,手中有錢,隨手都可以買來,新年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可以辦齊;平時,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新年大吃了;從前,走親訪友才穿新衣服,現(xiàn)在,誰也不再穿舊衣服、補丁衣服,平時穿的衣服和新年沒有什么兩樣;從前娛樂單調(diào),廟會、元宵節(jié)是人們娛樂的好地方,好方法,現(xiàn)在,有電影、電視、網(wǎng)絡(luò)多種娛樂媒體,傳統(tǒng)的廟會、元宵節(jié)沒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確是淡了。
年味淡了作文 篇12
經(jīng)過了數(shù)十天的學(xué)習(xí),除夕也悄然而至,“又是一年了!蔽也唤袊@萬分。過年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份欣喜漸漸淡了下來。
又回到了爺爺家,但小區(qū)里安靜地嚇人,除了來往車輛的聲音,就再無他聲了,一想起昔日的情景,我長嘆了一口氣。
記憶中的過年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每逢回家過年時,耳邊無時無刻不響起爆竹的聲音,一到爺爺家總會迫不及待地去放爺爺早已為我買好的`一盒鞭炮,晚上吃完年夜飯后一家人齊樂融融的在一起看春晚。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習(xí)俗。大街小巷上都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
而現(xiàn)在過的年,早已沒了那份滋味。
聽到晚上出去吃年夜飯的消息,更是讓我大吃一驚。吃完晚飯后我往四周看了看,早已人滿為患,甚至還有等位置的;丶液螅患胰藙t是人手一臺手機,都在搶著微信紅包,雖然只有幾毛錢,但人人都樂意搶上一晩上。天花板上掛的燈籠也沒有了?磥頃r代真的變化了,我心想。
爺爺看著我悶悶不樂的樣子,不禁問我怎么了,我對他說了種種現(xiàn)象,爺爺笑而不語,帶我去了里屋。
一進屋里,兩張黑白的老照片映入眼簾,爺爺拿出了兩個鮮紅的蘋果擺在照片前,接著又倒了兩杯酒放在旁邊,最后燒香,并嚴肅的向照片鞠了一躬,我也跟著效仿。做完這一切后,爺爺語重心長地說:“這每年過年都要拜一下我的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的味道看上去淡了,但真正的年味是在人心啊。
這時我恍然大悟,年味是在人心里呀!鞭炮的聲音漸漸變少是因為會污染環(huán)境,出去吃年夜飯是因為方便,而搶紅包則是時代變化的表現(xiàn)。所有的這一切所看到的都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放下工作的勞累聚在一起,過年不是一項儀式,也不是一個義務(wù),而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精神和信仰的。正所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嘛。
再一看手機,親朋好友的祝福早已鋪滿了屏幕,隨著電視里新年鐘聲的響起,窗外響聲一片。
表面上年味是淡了,但存在于全中國人心中的年味卻是濃濃的。永不改變。
年味淡了作文 篇13
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從小到大我就沒怎么在北京過年,每年不是回奶奶家領(lǐng)壓歲錢,就是回姥姥家吃喝玩樂逗逗狗。頂有時間多在地壇天壇逛一圈——這也就算是過了年逛了廟會了。今年由于種種原因回不成老家,心中倒是多了一份安然,好歹體會體會自己家的年味嘛!
放了寒假,年味還沒體會到,寒假作業(yè)恨不得給壓死。基本就是在游戲,作業(yè),吃飯睡覺之間過著四點一線的生活。某日回家路上,出租車司機突然冒出來一句:“喲,這都臘月二十了,賣爆竹的怎么還沒出來?”本來玩著手機的我突然反應(yīng)過來,他說的的確沒錯。小時候別說到年跟前,恨不得每條街的十字路口上都有幾家賣爆竹的,今年倒好,想了半天才想起了天豐利門口有一家。管理制度越來越嚴,雖然天氣漸好,但年味卻淡了不少。
回到家,姥姥來了!爸滥銈兘衲昊夭蝗,帶了你和你媽最愛吃的年糕。”一邊說,她一邊從那個滿滿的大包里取出一大包年糕。“呦,媽,您帶就帶吧,帶這么多干嘛啊。”爸爸攔著姥姥不讓她放下!鞍ミ纤齻兡飩z愛吃就多吃點,今年我買的好米,可香了,還不粘牙!钡嗔说嗔,真的一點也不輕?粗牙岩荒昴陱澫氯サ难彝蝗幌肫鹆藭郎衔覄偝錾鷷r和姥姥的合影。那時的姥姥,身體沒有現(xiàn)在這么差,白頭發(fā)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皺紋沒有現(xiàn)在這么深。她少去了一份活力,多了一份老年人的祥和。她沒有年輕時矯健的步伐,但她還是做幾小時火車到女兒的家中,只為給女兒和外孫女帶去一包新做的年糕,問問外孫女的成績。她老了,但聯(lián)通親情的血脈還是支持著她無私的愛著兒女。
買爆竹的`商戶不見了,紅火的年味淡了,但親情還是濃濃的糊在心頭。即使在沒有紅爆竹,彩燈籠的春節(jié),它也是緊緊的包住你的心,帶給你寒冬的溫暖。
年味淡了作文 篇14
年味兒淡了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tǒng)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xué)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磥,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jié)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wù)劰ぷ鞯氖虑椋牧纳畹臒⿶,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jié)畢竟是春節(jié),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jié)假日也就沒啥區(qū)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積淀。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xí)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qū)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jié),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tǒng)習(xí)俗似乎已經(jīng)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lián),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游團到遙遠封閉的鄉(xiāng)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xiàn)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xiāng)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著寫幾副春聯(lián),跟老人們學(xué)學(xué)剪紙,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年味淡了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年味淡作文08-28
年味淡了作文06-01
淡去的年味作文08-13
(優(yōu)秀)年味淡了作文01-30
淡去的年味作文【集合】02-18
年味淡了作文精品(14篇)01-28
年味淡作文【精華15篇】02-17
淡去的年味作文實用(6篇)08-27
淡去的年味作文(錦集4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