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1
一、激發(fā)學生愿意去做
教師的期盼只是指明了學生發(fā)展的目標或方向,為了讓這種期盼成為學生的自覺的行動,需要做超多的工作。學生對律他一般極為感興趣,這一點并不少見。我經常向學生請教一些班級工作的做法。例如,應對一名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我會向班委會或者全體同學征求處理意見,學生會五花八門的提出許多可資借鑒的方法,足以讓這個學生記住教訓?v然違紀學生會有好多個理由,(諸如記錯作業(yè)、忘帶了、弄丟了等),但孩子最了解孩子,他們比我們更了解事情的真相,更了解學生的心里需要什么樣的制度來約束。
律他并不是我們的教育目的,學生十分感興趣律他過程,正是教師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并完善班級的各項常規(guī)制度的過程。
班級工作頭緒眾多,但并非雜亂無章。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不斷重復操作。例如做值日、上課間操、做眼保健操等,在班級常規(guī)工作的方方面面,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商量解決辦法。在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并實踐證明的過程中,班級的各項常規(guī)應運而生。如《家庭作業(yè)制度》、《升旗紀律》、《值日生制度》、《晨讀制度》、《班干部工作職責》等,這些不必須都構成書面的制度,但要讓全體學生心里都明白我們班級有這樣的制度,一旦違反將會受到班規(guī)的制約。
從健全精細化制度開始,實現班級精細化管理的進程。建立了多樣、精細化的制度,讓班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學生明確明白了什么時候就應干些什么,就應如何去做?做得好會怎樣,違反了紀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些制度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管是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都深深的烙在學生心中,便于學生遵守。
學生在律他過程中懂得了怎樣律己!當然,明白怎樣做只是屬于學生道德養(yǎng)成知、情、意、行四個環(huán)節(jié)中道德認知的范疇。僅僅懂得如何律己和怎樣才能做到律己有很大的差異!讓道德認知變成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更需要教師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二、告訴學生如何去做
把自己的期盼告訴學生,使其成為群眾的奮斗目標,并始終如一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初中的孩子總期望做一個被老師喜歡的學生,這一點作為一名老師都有深有體會,并不難理解,實施起來十分容易。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坦誠地告訴學生,使其成為學生群眾的道德標準。介紹許多優(yōu)秀學生的事跡和優(yōu)秀班群眾的狀況給學生,這樣做的直接目的便是讓每個人都清楚地明白哪些是大家期望和肯定的行為,因而能夠有很好的方向意識,在不自覺的行為中朝著大家認可的方向去努力。
三、鼓勵學生堅持去做
在學生自我管理潛力的養(yǎng)成階段可能要費一番腦筋、花費一些精力。如讓學生出板報、干值日,往往是老師一遍遍手把手教,最后免不了自己重新去做。倒不如干脆自己做了來的更為直接和省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班主任:學生值日衛(wèi)生不干凈,自己親自代勞;做操隊形沒有站整齊,自己親自不厭其煩的天天整隊……但是從長遠看,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慢慢經歷、不斷鍛煉,自然會掌握竅門,增長見識,提高水平,班主任要做的只要監(jiān)督、適時指導就行了。
干任何事總有第一次,該放手時就放手。多給孩子一個機會,多付出一份努力,多一份收成。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我始終相信教育的巨大功效,在學生身上播下了什么樣的種子,自然會有什么樣的果實。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不是班干部在幫忙老師做班級管理,而是班干部帶領同學們自己管理自己,教師永遠是而且僅僅是他們的支持者、幫忙者、合作者。從潛意識里種下民主管理的種子。
任何好習慣都是相通的。一個生活習慣不好的人,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任何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yǎng),好習慣許多方面塑造;一個在語文課上紀律不好學生,對數學課上習慣的培養(yǎng)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好習慣需要齊抓共管!這天讓我們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明天讓好習慣成就我們的孩子。欲求好人生,先求好習慣,欲求好習慣,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訴學生如何去做,激發(fā)學生愿意去做,支持學生努力去做,鼓勵學生堅持去做。
四、支持學生努力去做
1、一切行為嚴格按照制度辦事。
只要制度中有的,一律照章辦事,幫忙養(yǎng)成一種守紀的習慣。不能因人、因情緒隨意更改。(如違紀要扣分,不能因為是班干部便遷就、老師情緒好而送人情;不能因為情緒不佳而能夠加重學生負擔。每周開班會,班委會議等。)否則容易在學生心中構成定勢,讓制度形同虛設。
2、確立落實重點,逐項突破。
班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有一個切身的感受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貪多嚼不爛,使行為養(yǎng)成留在表面。一齊下手,老師沒有精力,學生記不住,效果不好。針對班級實際狀況,在不同的時期確立重點,強化訓練,鞏固成果。
3、不斷強化,及時反饋。
任何制度的落實都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在初始階段,都會出現反復,因而需要不斷強化訓練,班主任、學生干部靠上抓,反復抓,抓反復,及時掌握狀況,迅速作出反饋。每周班干部例會,關鍵時候重點問題日日反饋。甚至半天一反饋。習慣成自然!
讓學生人人都當班干。人的潛力是逼出來的!人天生都有做好某項事情的潛能,只但是多數時候是由于與自身的惰性相消抵罷了。學生認為自己上課讀書寫字、打掃衛(wèi)生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要自己帶領監(jiān)督其他同學做,就有點怯懦,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老師“逼”的話,自己可能一輩子與班干無緣。想象,如果在生活中多一些這樣的善意“逼迫”,可能對學生的發(fā)展會更好。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2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我校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有很多好做法:
1、習慣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
從每學期的第一天開始,我校的班主任們就會著重觀察學生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掃衛(wèi)生,細心觀察學生打掃衛(wèi)生是否積極,誰在無動于衷;全體同學做好后,還要進行自我介紹,認真觀察誰在自我介紹時表情自然、言語通順、吐字清晰。最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對衣著得體的,打掃衛(wèi)生積極的,自我介紹時表情自然、語言流利的進行及時表揚,對著裝不符合要求的、打掃衛(wèi)生不積極的及時指出問題并令其及時改正。對自我介紹時表情不自然、言語不通順的要進行適當鼓勵。讓學生們認識到,班主任從一開始就在關注他們的言行!傲己玫拈_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從一開始趁壞習慣還立足未穩(wěn),及時進行糾正,有利于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2、注重養(yǎng)成的循序漸進
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要有耐心,有條理,有思路;循序漸進,循循善誘,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圇吞棗,半途而廢。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谝髮W生做好行為規(guī)范之前,班主任老師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范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后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于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tài)度:對于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嘩;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jié)決定成敗,”堅持從《官坊中心小學學生一日常規(guī)》中的日常小事著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睆亩鴿u漸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3、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一生的身體健康!睂τ趯W生,在學校里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著整潔,頭發(fā)、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著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wèi)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wèi)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如:早晨起床要做到快速洗刷,整理床鋪,打掃寢室衛(wèi)生,把毛巾搭好,把牙具擺整齊,把衣物放放到自己的位置;一日三餐就餐時從教室出門自覺排隊,文明就餐,不高聲喧嘩,不把生菜剩飯丟棄在桌面和地面上,吃完飯后按照一洗二清把餐具清洗干凈,輕輕放入指定的地方;負者打掃衛(wèi)生的同學按照一抹桌面,二掃地面,三拖地面的方法把餐廳收拾干凈;早餐后為定時打掃衛(wèi)生的時間,各班級按照分工打掃各自的區(qū)域,并將垃圾倒入垃圾箱內,待檢查完畢方可講衛(wèi)生用具放歸指定地點;校園內課間杜絕吃零食、喝飲料的壞習慣,不爛花錢,隨手關燈關龍頭,節(jié)約水電。諸如此類,都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加以養(yǎng)成,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4、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yōu)異的必備條件。為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后,積極發(fā)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干部和學習小組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的帶頭作用,小組內同學相互監(jiān)督,確保課堂高效。
(3)積極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作業(yè)是對新知識鞏固復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必須保質保量完成,不懂地問題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不把問題留到下一天,不抄襲他人作業(yè)。
。4)養(yǎng)成正確書寫的習慣,F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yǎng),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盡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盡管老師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jié)課嚴格把關,并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yōu)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習過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yǎng)成了。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3
人們的習慣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習慣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1、習慣是專注的結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發(fā)現:加工知識,使事物發(fā)生,使我們的內心生活變得有秩序,使我們的行為變得明確,這些都占據了我們的注意力。注意力是處理情緒、設定目標和解決問題所必需的;閱讀、交談和開車也是必要的。沒有它,我們就無法完成對外部環(huán)境做出適當反應的工作。人們在特定時間內的注意(即有意識的經驗)取決于三個組織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習慣和價值。
本能是千萬年選擇的結果。它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生存事物的知識上,它限制了我們和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無法努力提高選擇的適應性。當我們饑餓時,我們的.精神力量會被尋找食物所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異性身上,因為沒有它,人類就不會存在。本能的注意力模式幫助我們關注和避免危險的事情,關注那些曾經幫助我們的身體和基因生存下來的事情。
人們也習慣了它在生活中,并學會忽略一些事情,注意別人。這取決于在過去遇到他們是痛苦還是快樂。例如,有些人養(yǎng)成了從不獨處的習慣,因為他們覺得獨處是無法忍受的;另一些人則安排自己的時間從事體育運動和學習科學,因為當他們把注意力放在習慣的某個方面時,他們感到最舒服。當然,如果我們簡單地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就會發(fā)現,本能和習慣同其自身一樣,都是在盲區(qū)中構成了注意,它是基于過去的經驗來疏通和重新調整精神力量的。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人的心理具有主觀能動性。
另一方面,價值是根據未來的期望來塑造注意力的。人類顯示出做事情的潛力,不僅因為他們可以立即從這種行為中獲益(習慣顯示),而且因為他們想要達到未來價值的狀態(tài)。于是,“十年面墻破壁”,“自古生不死,留一顆心拍下歷史。”
在任何時候,本能、習慣和價值都參與了注意模式的形成。有時候,本能和習慣首當其沖;另外,價值更有效。引導注意力分配的意識必須在兩個相反的原則之間進行調整:是按照我的直覺和習慣去聽音樂,還是按照我的價值觀去準備考試。這給了我們有意識地養(yǎng)成好習慣的機會。
2、行為習慣是自我調節(jié)的結果。根據bantula的自我調節(jié)理論,人們的行為不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還受到自身產生的因素的影響。“如果確定行為只有通過外部獎勵或懲罰,人們會不斷地改變方向如風能葉片適應各種瞬態(tài)影響他們事實上,除了一些強制的壓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沖突,人的潛能的自我指導,這樣人們可以施加一些影響他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通過自己的結果。因此,形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就是將外部需求內化為自身需求的過程。
3、習慣是個體、環(huán)境和行為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心理學領域,對于什么因素影響和決定行為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行為、環(huán)境和個體內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決定,形成一種三角互動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要培養(yǎng)好習慣,我們不能等著“習慣”,不能“習慣”,不能“習慣”,不能“學會對與錯”。積極引導學生自覺培養(yǎng)社會價值取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習慣是驅動力。任何習慣的形成都是以條件反射為基礎的。習慣形成的過程通常分為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無意識階段,依靠外力來督促教育,不斷強化形成的條件反射構成習慣。第二個層次是成為有意識的行為。這需要意志的努力,內部的自我監(jiān)控,而不是外部的監(jiān)控。第二個層次也是經過反復,反復,一旦這種行為習慣被破壞,它就會被內部調整。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相關文章:
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法07-06
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10-22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08-06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技巧10-12
怎么去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09-17
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