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推薦度:
-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 推薦度:
-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懹^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春第一課》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
新學期,新氣象,新目標。今天,我觀看了學校組織的《開學第一課》,它的主題內(nèi)容是:家風家訓家規(guī),實踐核心價值。
趙一曼,中國革命的杰出女性代表,面臨儈子手的大刀,她依然大義凜然、鎮(zhèn)定自若。臨刑前,她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字里行間,無不感動和激勵著千千萬萬后來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遺書的最后一句:“記住,媽媽是為祖國犧牲的`。”多么堅定的革命者,多么優(yōu)秀的母親!此等家風,焉能不興?
還有一位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與戰(zhàn)友口頭相約,活下來的人,一定要為犧牲的戰(zhàn)友盡孝。后來,他活下來了,為了這份承諾,這位戰(zhàn)士花了大部分時間和金錢,除了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還去做了戰(zhàn)友家的兒子,替戰(zhàn)友供養(yǎng)雙親。
這些鮮活的事例,使我懂得什么是家風、家訓和家規(guī),讓我知道了家風、家訓和家規(guī)對于人生的積極意義。
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和家規(guī)?偨Y(jié)一句話是:不做物質(zhì)的奴隸,只做精神的主人。不觸碰法律底線,只爭道德的高點。
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和美好人生而奮斗!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2
看了《新春第一課》,我的感觸很深。
今年的新春第一課講的是一些偏遠山區(qū)的孩子們由于家庭原因,而不得不放棄去大學校讀書的夢想,但他們身邊依舊有好心人在幫助實現(xiàn)愿望。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
最使我感動的是余文灝哥哥,他是一個性格很內(nèi)向、安靜的.男孩,他的夢想是當一名學校主持人。但是第一次上臺卻說不出一句話,雖然他并沒有忘記臺詞,但卻磕磕巴巴,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最終還是落選了,他就再也不敢上臺了。老師鼓勵他繼續(xù)加油,他自己也不斷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還是當上了學校的主持人,無論在什么大型比賽中都有他的身影。
看了《新春第一課》,我知道了自己生活很幸福,要珍惜這種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父母和老師,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這么幸福。我還想呼吁大家,讓我們一起幫助這些山區(qū)的孩子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其中,一個散發(fā)著燦爛笑容的瘦弱女孩將我深深觸動,她的名字叫作徐夢婷。
命運似乎對她并不公平,三歲父母離異,又相繼失去了父親與爺爺,在別人的孩子在父母懷里撒嬌之時,她便承擔起照顧多病奶奶的重擔,做著旁人無法想象的家務(wù),用稚嫩的'肩膀挑起這個家,可是她并沒有抱怨半分,她的臉上依然綻開著燦爛的笑容,她的內(nèi)心還充滿著對這個社會的感恩之情,心中還洋溢著對這個家的希望,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卻仍然堅強樂觀地前進、成長。
從她的身上,我學會了感恩、堅強、向上,對未來永遠充滿了希望!她的堅強會為這個社會增添更多亮麗的色彩!
讓我們好好珍惜身邊看似簡單的一切吧!溫暖的家,愛你的父母,這些其實都是珍貴無比的、來之不易的。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4
20xx年的《新春第一課》在春意盎然的開學第一天開講啦!這回的主題為“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有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有信守承諾二十六年的轉(zhuǎn)業(yè)軍人李元成、還有現(xiàn)代中學生自己的家風。
每一個故事背后都體現(xiàn)了溫良謙讓、誠實守信、百孝為先的中華美德。其中令人感觸最深的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她懷著一顆愛國的赤膽忠心英勇就義,不論是敵人的威逼利誘還是嚴刑拷打,她始終一聲不吭、慷慨從容。在她給兒子留下的.一封遺書里沒有兒女情長,有的只是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教育兒子精忠報國的偉大胸懷“記住,媽媽是為祖國犧牲的!边@句話感動了千千萬萬人。正應(yīng)了那句古話“誰說女子不如男”。充分展現(xiàn)了我中華大國的民族大義,愛國家風!還有自強不息的黃煉娟、老當益壯的楊啟發(fā)爺爺都以自己的家風家訓教育著現(xiàn)代的年青人。
通過這次的學習,給我開啟新的一面學習怎樣孝順長輩、寬厚待人、積極向上的大門,以后我一定謹遵長輩和老師的教導,勤奮努力、積極上進,爭取做個德才兼?zhèn)涞暮蒙倌辏?/p>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5
今天,我冒著嚴寒快步地走到學校門口,學校里歡聲笑語熱火朝天,同學們“嗡嗡”的討論著,發(fā)出響亮的叫聲,我放下沉重的書包,開始觀看《新春第一課》。
首先出場的是和藹可親的主持人-鄧老師,她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袁爺爺,他很貧窮,住在北京的郊區(qū),在九幾年時,他一家生活很艱難,他是位退休工人,因為那時他的兒女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最后開了一家簡便的小賣部,每天都把20元錢放進愛心箱里, 每個月都有200多元,她們再郵寄到遠安的一所教育培訓學校,就這樣堅持寄了12年,遠安的一名記者到北京調(diào)查,問了千家萬戶,問的有清潔工、賣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上找到了他們的`家,記者表達感謝后,在北京和遠安等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跡。
第二個登場的是劉方英,她是一名老師,在江西一個縣城教書,第一次上課時,她看到同學們的手臟兮兮的,她就不想在這教下去了,但同學們給了她力量,讓她堅持;在二零零幾年,她的丈夫手癱廢了,所以她在醫(yī)院里照顧他,但她一直擔心她的學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發(fā)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說她的學生讓她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通過觀看這兩個人物事跡,讓我覺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堅持,不能放棄!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6
今天,我和同學們觀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它主要是講四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和四個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
四個家庭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愛國、敬業(yè)、誠信和友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趙一曼的故事,她因為革命而與自己的孩子永久地分開了,但是在犧牲的時候,她想起她還是一位母親,于是在犧牲前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上告訴自己的兒子趕快長大,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我看了覺得趙一曼非常的偉大,她為了把日本人趕出中國,讓其他孩子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僅舍棄了自己的孩子,還舍棄了自己的生命。
四個同學的故事也讓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我最佩服的.同學是黃煉娟。她雖然是聾啞人,卻能夠照顧生病的母親,還幫助了絕望的父親和身邊智障的同學。我也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跟黃煉娟相比卻自愧不如,因為我沒有經(jīng)歷過這么多的挫折。
看完新春第一課,我想起了我們家庭的家風家教:勤奮、勤勞造就幸福生活,我的家庭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氛圍,但是我自己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學習上不夠勤奮,生活上不夠勤勞,在新的學期我要更加努力呀!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7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看了《新春第一課》,主題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宜昌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西陵峽。三游洞這些奇妙的地方,有著多少美麗的傳說三千萬的游客看了這些美麗的景色后,驚訝無比。無數(shù)名人曾在這居住,作詩。
周立榮叔叔用文字來保留了巴山文化,他創(chuàng)造了小說《山騷》歌曲《巴土戀歌》他不放棄任何一次宣揚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功了,每所學校都知道了巴山文化,跳著巴土舞蹈,唱的是巴土山歌。還有胡振浩爺爺,他一生特別喜歡唱號子,每天都唱,他創(chuàng)作的《西陵峽峽江號子》又加入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為了加號子傳到下一代,他唱出了中國,唱了二十二年的他讓幾百萬游客聽到了峽江的號子。還有王國新先生用他的'畫筆中國的美景,宜昌的美景,他帶著強烈的愛護文化感,帶著自己的傳承精神,在宜昌三江小學傳承三國文化。
宜昌還有很多歷史,比如在三國時代有很多傳說,在這里就不要一一細說了。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8
男人的肩膀擔著一片天,這片天,叫作承諾。
他是一位上過戰(zhàn)場的鐵血軍人,亦是一位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守承諾的男人,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是同鄉(xiāng)是戰(zhàn)友,宛若兄弟,戰(zhàn)爭前夕,將各自父母托付給彼此,一個口頭承諾,用一生來履行。不是父母,勝似父母,戰(zhàn)友犧牲,他毅然決然照顧著失去兒子的二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但充實的是心靈,他獲得的是超越親情的溫暖。他從沒想過放棄老人,他只是努力讓老人過得更好。
在他事業(yè)小成,老人安康,全家其樂融融之時,一道晴天霹靂,劃破了這寧靜的一切,老人的`二兒子,戰(zhàn)友的親兄弟,意外身亡,兩位相繼離世的戰(zhàn)友,竟是親兄弟,上天開了個玩笑,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玩笑。禍不單行,兩位兒子的逝去,讓孤苦無依的老人宛如遭了一擊重錘,精神徹底崩潰,長年辛苦勞作遺下的暗疾一下子爆發(fā)出來,新病舊病加身,老人的身體也虛弱不堪,老人的世界破碎了。他知道一切安慰在喪子之痛前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他所能做的只有用行動來修補老人支離破碎的世界。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會讓承諾變成敷衍和謊言。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焙螞r不是子女。但他用事實證明這句話并不是絕對。他的肩上擔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親生父母,岳父岳母,戰(zhàn)友父母,妻子兒女,四個家庭,他必須要承擔這一切,因為他是男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一個家甚至一個國的頂梁柱。他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所以上天也沒有拋棄他。他堅守承諾,所以他不會被壓垮。他撐起了一片天,但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他是家中后輩的榜樣,更是社會上所有人的榜樣,我們已不再稚嫩,我們也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或許曾把承諾當作戲言,但那只是不成熟的我們,如今,逐漸長大的我們,也應(yīng)該擔起那片叫作承諾的天。他所帶動的家風,影響的是不僅僅只是一個家的人,也同樣帶動著我們,他影響的是一個國家。
承諾不是法律上的約束,也不是道德上的規(guī)范,只是一個男人應(yīng)該也必須擔起的天。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毙碌囊荒臧橹懥恋谋夼诼暁g歡喜喜地向我們走來。在寒假期間,我們展開了“尋找家風、家訓”的活動。在開學后,學校展開了觀看《新春第一課》的活動。而本次“新春第一課”的主題就是尋找家風、家訓。
年過花甲的湖北老人羅必炎有八個父母。老人對其八個父母的孝順是這里的一段佳話。其實這位老人的身世并不平常。
在老人剛滿100天的.時候,父母就因感情不順而離了婚。這使老人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他甚至一度的認為自己是多余的。父母分別重新組建了家庭,這種多余感讓他感到越來越強烈。于是,他成年后就當了上門女婿。當他自己組建了家庭后,他也漸漸理解了父母,原諒了父母。(投稿 )
想通后的羅必炎老人變得十分孝順,對自己的八個父母也能孝順就盡力孝順,他的孝順十分讓人感動。村中的一首打油詩甚至這樣說羅必炎老人“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吃就開口,第二天就到手!蔽也唤麨槔先瞬挥嬊跋拥臍舛雀械絿@為觀止,也為老人的孝順感到感動。
在兩天的陰雨天氣的摧殘下,老人的丈母娘的風濕骨病發(fā)作了,疼的她站不起來。他每走一步疼得“哎呦”的一聲叫。這每一句“哎呦”都印在羅必炎老人心里,一句又一句的“哎呦”讓老人的臉色越來越沉重,不斷的問候安慰丈母娘。不一會兒,老人就拿來了藥,千叮嚀萬囑咐老人要按時吃藥。這樣的孝,感天動地,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兒女又怎會不孝順?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行為準則,羅必炎老人的家風是:感恩、友善,我家的家風是:勇于承擔,敢為人先。我將將家風家訓在我身上發(fā)揚光大。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0
今天,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一件件動人心弦的事例,讓我們心潮起伏,感受頗深。
“寧兒:……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一封感人肺腑的家書引出了這次的主題。趙一曼烈士用熱血書寫了他們的家風——愛國。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李元成和付先根之間的那件信守承諾的事情。李元成和付先根既是同鄉(xiāng),又是一同在軍營訓練的戰(zhàn)友,因此,他們成了一對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之間還有個協(xié)定:如果對方不幸為公捐軀的話,另一個人就要幫助照顧對方的父母。正當他們一起并肩作戰(zhàn),盡享“兄弟”之情時,“天有不測風云”,付先根為公犧牲了。這個噩耗讓李元成悲痛不已,整天沉浸于無限的'悲傷之中。但,悲痛之余,他又想起了他們之間的約定——要替對方照顧對方的父母。于是,他立刻向伯父和劉媽寫信……時光飛逝,他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照顧著他們,一直照顧了35年。他,無疑是輝煌地演繹出了“誠信”這個詞……
這次的《新春第一課》,教育了我們許多、許多,告訴了我們家風的重要性,也用一個個事例震撼了我們……讓我們再次呼吁這次的主題:“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1-11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1篇)12-04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精選20篇)03-14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5篇11-11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1篇12-04
宜昌新春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11篇)03-14
宜昌新春第一課觀后感(通用20篇)03-16
觀《新春第一課》有感11-03
觀《新春第一課》有感(精選21篇)03-14
新春第一課作文(通用23篇)03-14